福田区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2010-2012年)
为充分发挥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对辖区经济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建设产业高端、管理法治、服务完善、平安和谐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中心城区,按照《福田区争当“率真先转变发展方式标兵区”重点行动计划》的统一部署,依据《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和《深圳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的指导精神,制定《福田区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0-2012)》。本规划是今后三年福田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面临形势
1、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福田区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经济高位运行,面临资源紧约束、土地零增长、人口高密度的严峻挑战。近年来,福田区生产企业和企业的生产环节不断外迁,2005年以来共有300余家生产型工业企业外迁,流失产值接近300亿元,辖区制造业产值不断下滑,传统的增量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成为福田区未来发展的唯一出路和刻不容缓的抉择。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福田区委区政府在充分总结几年来的发展经验基础上,制定了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主导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现代服务业成为福田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互联网产业将以其资源消耗少、产出价值高、链条拉动力强的独特优势和信息服务加高科技的强劲创造力,异军突起,为福田新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互联网被确定为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促进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的创新,不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以电子商务为重要特征的互联网产业通过便捷、高效的信息流,带动和支配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运行,加快了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提升了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应对全球资源危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2009年12月,深圳市将互联网和生物、新能源一并确定为未来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2009年至2015年将投入105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三大产业发展,形成6500亿元的经济规模。其中互联网产业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
目前,《深圳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工作方案》,以及《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和《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政策》已经正式发布,形成了完整战略部署和清晰的发展目标。在未来三年至五年内,把深圳建设成为全国互联网产业发展领先城市和具有国际及国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的国家电子商务中心城市。作为深圳市的中心城区,福田面临发展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的重大责任和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二)发展基础
1、地缘环境优势明显
福田处于深圳特区的中部,与香港新界、元朗隔水相望,处于连接香港,辐射珠三角的核心位置。国内首座地下大型交通枢纽站即将在福田中心区建成,各种交通工具汇集接驳;深圳地铁1、2、3号线横贯东西穿过中心区,4号线沿南北中轴线直通福田口岸与香港地铁接驳,亚洲最大的陆路口岸——皇岗口岸提供24小时深港通关服务,彰显福田区深港合作桥头堡的地位。
深圳中央商务区(CBD)坐落在福田区,300多万平方米的商业办公规划面积,集中了30余座高档商务楼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厦、建设银行大厦、平安保险大厦等地标性建筑正在建设之中。CBD已成为世界著名跨国公司、企业地区总部聚集中心,是外资进入中国的最佳选择区域之一。进驻CBD的商务贸易、IT、风险投资、法律财务、金融、地产、航运物流等各类企业已接近2000家。此外,市民中心、会展中心、电视中心、少年宫、音乐厅、图书馆、中心书城等众多行政文化设施也集中在这里,成为深圳向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迈进的重要标志。
2、经济基础和产业支撑条件优越
福田区是深圳市的行政、文化、信息、国际展览、商务和金融中心,经济基础雄厚,现代服务业发达,总部企业云集。2009年全区GDP达1623亿元,同比增长10.1%;人均GDP13.55万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6%;GDP地均集约度每平方公里20.80亿元,税收地均集约度每平方公里5.51亿元,稳居六区首位。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23.28亿元,增长14.2%,占GDP比重达到87.69%,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72.3%,呈现“双超70%”的特点。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18亿元,增长15.2%。在深圳市第一批认定的180家总部企业名单中,福田区企业有93家,占51.6%,位居全市各区之首。在产业空间布局上,福田区形成以“CBD和环CBD高端产业带”为聚集区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以上区域实现地区总产值1030亿元,占全区GDP的63.5%。
3、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用户资源丰富
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广电集团等通信运营总部聚集福田,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氛围。中国移动在福田区基站布点2732个,占全市29.3%,WLAN(无线局域网)站点117个,占全市28.8%,无线通信用户9.8万个,占全市30.5%。中国电信在福田区光纤接入用户10195个,占全市13.7%,ADSL用户29.7万个,占全市17.14%。中国联通在福田区也布置大量的基础站点。天威视讯在福田区有线电视用户33.3万,宽带用户8.3万,均占全市1/3。
据深圳市通信管理局2009年年检数据统计,2008年福田区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达到40万人,占全市比重18.58%,因特网接入服务接入网站数4350个,占全市比重43.58%;法人企业拥有计算机数45万台,拥有网站数9000余个;取得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并参加年检的互联网企业有323家,占全市的50%;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用户数达到911.4万,占全市用户数的90.43%。
4、互联网产业初具规模,应用服务发展迅速
福田区信息服务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08年福田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营业收入达到89.16亿元(不包括基础运营商收入),同比2007年增长5.1%;电子商务营业收入22.05亿元,同比2007年增长4.5%。2009年福田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52.5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8.65%。在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企业中,60%属于互联网产业范畴,业务范围涉及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移动信息服务以及其他网络基础服务。据此估算,福田区互联网产业2008年收入约54亿元,按8%的增长速度估算,2009年收入约60亿元。
从电信增值业务许可数量上看,福田区互联网从业企业数量占深圳市的半壁江山。其中互联网信息服务从业企业593家,占全市的55%;互联网接入服务从业企业63家,占全市的54%;移动信息服务从业企业518家,占全市的55%;呼叫中心从业企业37家,占全市的57%;其他网络基础服务从业企业45家,占全市的80%。据深圳市通信管理局2009年年检统计显示,福田区互联网信息服务规模占全市一半以上,其中电子商务、搜索引擎、有偿信息和电子邮箱等业务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市的77.92%、90%、51.41%和54.80%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6家。
福田区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居全市前列。根据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8年福田区企业完成电子商务采购金额142.66亿元,占全市电子商务采购金额的76%;电子商务销售金额138.69亿元,占全市电子商务销售金额的51%。福田区金融中心优势和发达的第三方现代物流业,为辖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更是全国乃至全球的电子元器件交易中心,在这里,以实体市场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在深圳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相关的五大行业协会(通信与互联网协会、信息行业协会、网络媒体协会、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技术应用协会)的522家会员企业中,福田区会员企业有224家,占总数的42.9%。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和《深圳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工作方案》指导精神,从福田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突出重点,按照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鼓励技术创新与促进应用服务相结合、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重点推进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电子商务为重点,大力发展互联网信息服务,培育和聚集优秀企业,实现辖区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为建设产业高端、管理法治、服务完善、平安和谐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奠定基础。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互联网产业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形成一套有效的扶持政策和支撑体系,聚集一批优秀的互联网龙头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传统优势行业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应用,中小企业经常性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互联网服务业和电子商务成为辖区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福田区成为深圳市乃至全国的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领先城区。
——互联网服务业和电子商务成为重要新兴产业。2010-2012年,互联网产业年均增长50%,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150亿-200亿元。
——在互联网应用服务领域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龙头骨干企业。2012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互联网企业达到10家,上市互联网企业达到5家,出现销售收入超10亿元互联网企业。
——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形成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聚集区。到2012年,聚集全市60%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重点行业电子商务链初具规模,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50%以上的中小企业经常性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建成华强北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2个较为完善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园区,入驻企业超过100家。
——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较为优越,支撑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宽带移动通信、互联网基础设施有效覆盖,无线网接入普及;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初步建立,电子安全认证和在线支付在网络化的经济活动中广泛应用;扶持互联网企业发展、吸引网络经济人才、鼓励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各类政策和服务体系相对完善。
三、主要任务
2010-2012年,福田区促进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以鼓励技术创新为核心,促进各技术领域龙头企业作强做大,全面提高福田区互联网产业竞争优势;加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应用推广,形成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福田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促进“环CBD高端产业带”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的融合发展;优化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不断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使福田成为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发展领先城区。
(一)鼓励创新,形成互联网产业竞争优势
鼓励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密切跟踪国内外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公共技术平台;积极鼓励企业开展互联网应用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攻关、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平台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等关键产品研发。鼓励企业参与制订标准和积极申请发明专利,把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积极培育互联网应用服务和电子商务龙头骨干企业。加大对各技术和应用领域龙头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福田互联网企业在细分市场的品牌地位;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电信增值、数字教育、互联网内容、动漫等领域形成产业新优势。
(二)加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应用,推动产业升级
促进模式创新,培育新的商业形态和服务。把握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结合福田区行业特点和应用需求,促进互联网技术和服务业相互渗透融合,催生新服务和新业态发展。加快物联网基础支撑平台建设,提升物联网产业链优势环节发展水平,鼓励物联网商业发展模式创新。
大力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充分利用福田区优秀的专业市场和细分行业电子商务网站发展优势,鼓励第三主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做优做强,提升品牌形象,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推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融合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向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融合的阶段发展。
普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深圳外向型经济特点和传统行业优势,扶持中小企业积极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开展在线采购、销售、外贸出口等生产经营活动,帮助中小企业拓展市场,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流通效率,增强抗风险能力。
(三)促进“环CBD高端产业带”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融合发展
抓住“环CBD高端产业带”建设的重大机遇,利用旧工业区改造及保税区产业转型升级机会,强化八大功能片区的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利用各片区的产业聚集特点,政府主导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聚集,推动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
在车公庙片区形成互联网产业与电子商务技术创新集聚地;在福强南片区构建具有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的国家级工艺品电子商务平台;在福田保税区创建现代物流园区;在上步片区建成华强北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基地;在彩田北片区建立互联网上市企业培育基地;在梅林片区建立中小互联网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孵化中心。
(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形成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高地
加强与市政府相关规划和方案的衔接与配套。建立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市区协调联动机制,切实落实市里的相关任务和示范工程;充分利用市级公共平台资源和全市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支撑环境建设,为辖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加大资金、人才、知识产权等政策保障力度。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在财政资金直接扶持企业的同时,引导和鼓励社会创投资金积极投资辖区中小互联网企业。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有所创新,加强人才培育和职业再教育。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培育力度,帮助企业提高管理能力,规范运营。
政府牵头整合社会各方资源,营造多层次服务环境。政府主导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产业促进工作并为业内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中介作用,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建立横向和纵向产业联盟,促进产业链聚集发展。
四、重点工程
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完成主要任务,根据福田区互联网产业资源和实际发展情况,确定如下“八大工程”,在2010-2012年逐步实施。
(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互联网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围绕IPv6、宽带移动通信、RFID、网络安全、移动支付与认证等互联网前沿领域,加大企业科技攻关项目资助力度;在下一代互联网、电子商务、移动流媒体、IPTV及SaaS、云计算、搜索引擎、内容挖掘等领域,资助一批应用创新示范项目,促进互联网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互联网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创新能力提升。支持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娱乐、网络内容、网络通讯、信息检索、数据挖掘及网络社区、移动增值等新兴应用推广。鼓励基于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资源,跨越制造业、服务业、文化产业和零售业、现代物流业等多种产业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
(二)物联网产业发展推动工程
加强与通信运营商合作,不断完善物联网基础设施和应用环境,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成果和应用服务。支持建设“华强北物联网产业促进中心”,筹划成立“华强北物联网产业联盟”,促进物联网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支持物联网相关技术和标准研制,促进物联网关键技术及自主创新产品的研发和成果产业化。积极支持身份识别、数字家庭、智能交通、GPS定位、数字物流、安防布控等物联网产业优势领域发展;支持企业实施应用示范工程。
(三)移动互联网创新工程
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抓住3G和“无线城市”发展机遇,在区政府和深圳移动战略合作框架下,利用无线射频-客户识别(RF-SIM卡)、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等新技术,以手机支付为发展方向,搭建支付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远程和现场两大类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推动福田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进手机支付在公共交通、水电气、银行保险、小额支付等公共民生领域的应用发展。
无线网络覆盖工程。利用深圳移动在福田丰富的无线网络资源,推进CBD“无线商务楼宇”和华强北“无线华强北”等项目建设。力争到2012年,实现辖区无线接入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处于全国城区领先水平。
(四)电子商务应用推广工程
现代制造龙头企业电子商务示范应用。充分发挥大型制造业企业的产业链带动作用,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推进行业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的B2B电子商务集成;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已有品牌、渠道、物流、客户和服务等线下业务的资源优势,建立B2C电子商务平台。
大型连锁商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鼓励商贸批发、零售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采购、库存、销售、配送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支持辖区内天虹、岁宝、顺电等大中型连锁商贸企业建立和完善B2B/B2C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鼓励面向行业、区域,特别是面向进出口跨境贸易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做强做大,不断扩大其影响力;以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补贴等方式,鼓励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为辖区中小企业提供优惠的在线管理和电子商务交易服务。通过组织各领域行业协会,整合辖区内信誉好、经营规范、业务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集中进行网络宣传和电子商务应用推广,实施“福田品牌企业网上行计划”。
(五)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华强北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华强北电子信息产业聚集优势,将“华强北·中国电子市场价格指数”、电子产品交易网站、实体电子市场、物流配送中心等要素有机整合,建立华强北综合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实现“网上华强北”与实体华强北市场的紧密结合,为生产商、采购商、方案集成商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站式电子商务服务。依托华强北电子专业市场和“LED国际采购交易中心”、“平板显示国际贸易中心”、“ICC台湾电子之窗”等国际型展示交易中心,支持企业建立专业化细分领域的B2B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其他传统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依托工艺品、钟表、农产品等传统实体批发零售市场,积极探索“实体市场+网上交易平台”的综合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构建覆盖供应链全过程的专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
(六)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孵化工程。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通过旧厂房改造扩展“福田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办公场地,同时抓住城市更新的有利时机,建立“福田国际互联网产业园”,提高互联网企业聚集度,为进入园区的互联网企业提供创业环境,孵化企业并支持其成长壮大。政府相关部门牵头,鼓励策划、投资、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中介等机构进入园区,为企业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财务、投融资和市场推广等多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上市计划。充分利用深圳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势,甄选互联网和优秀电子商务企业,纳入创业板上市重点培育企业范畴,争取3年内有5家以上企业成功上市,10家以上企业达到创业板上市标准,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企业信息化升级计划。加强与深圳移动合作,为辖区企业提供优惠“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包”,包括无线上网、移动办公、企业邮箱、移动管家、企业名片、语音通信等专门解决方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七)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工程
推进产学研合作。与高等院校合作,搭建企校联系的桥梁,通过支持企业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帮助企业进校园推广等方式实现人才供需对接和人才定向培养。
加强职业再教育。整合政府、企业、院校、培训机构、行业协会资源,加大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训力度。发挥“福田区软件公共技术平台”作用,扩大服务范围,为中小企业提供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专业培训。建立“电子商务沙龙”,定期举办专业人才交流互动和专题讲座活动。
引进人才。整合企业人才需求信息,政府牵头或委托专业机构,召开辖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专场人才招聘会。支持留学归国人才在福田创业,给予项目启动资金和办公场地费资助。对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在人才落户、人才住房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建立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库,逐步完善人才支撑体系。
(八)产业环境优化工程
市区联动示范工程。配合市政府“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率先在福田区内推广并使用,争取将“福田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华强北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纳入市级规划,并获得市里的支持。
打造电子商务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政府主导建立“福田区电子商务商会”专门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服务机构,在政策咨询、产业引导、资质认定、宣传推广、招商引智、合作交流、协调服务等多方面为辖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中介作用。加强政府部门与相关协会、中介机构的联系和沟通,建立产业联盟,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加大对行业协会的支持力度,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的互助、自律、纽带和桥梁作用,加强调研、交流、推广、合作与研讨,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监管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结合深圳市电子商务市场监管与公共服务试点工程,以及深圳市电子商务市场配套管理办法的逐步完善,建立福田区电子商务诚信企业数据库,帮助企业以诚信开拓市场。加大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建立和知识产权培育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建立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统计数据库。科学构建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统计制度,建设相关统计数据库,及时掌握辖区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发展情况,为领导决策和制定相关政策、规划提供依据。
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杠杆效应,带动创业风险投资资金投入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和电子商务,促进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发挥“福田区创新企业投融资联合会”作用,广泛联系银行、担保、创投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定期举办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专场投融资推广会,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管理体制。
成立“互联网产业与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和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区发展和改革局、贸工局、科技局、财政局、人事局、统计局、文产办、华管办、辖区企业服务中心、市场监督局福田分局等部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审议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等重大事项。在现在区政府部门加挂“福田区电子商务局”牌子,负责相关具体工作的协调和推进。
(二)加大专项资金力度,加强政策保障
按照“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投入”的基本原则,加大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资金扶持力度。区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至1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落实本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由“领导小组”牵头,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落实,尽快出台福田区促进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措施和实施细则,保证本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落到实处。
(三)加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宣传
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大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增强企业和公民的电子商务应用意识。广泛开展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和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全社会电子商务应用能力。
(四)开展交流与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鼓励和支持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加强国内外业务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国内、国际研讨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新型商务模式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统筹规划互联网产业集聚区,鼓励社会兴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产业园。